这个暑假,我在南中医——暑期学校第五天

发布时间:2018-07-15浏览次数:2639

在传统武术、内劲一指禅、八段锦的晨练中,学员们开始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暑期学校第的学习。热身法,站桩的温习,内劲的新鲜体验,同学们享受其中,乐趣无穷。

 

 

新鲜血脉--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本科生夏令营营员的注入,使得今天的活动更加精彩纷呈。

今天第一场学术讲座的主讲者是周学平教授,周教授是原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培养。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多项研究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风湿病。

这次周学平教授为学员们带来题为《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国医大师周仲瑛学术思想研究》的学术报告。周学平教授追本溯源了辨证论治的沿革,现在多种辨证方法并存,证候分类繁多,无法统一;初学者在运用中容易机械、僵化,难以体现中医辨证“圆机活法”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认为“辨证是中医学的灵魂,辨证的关键在于明晰发病机理、机制。”周仲瑛教授提出“以病机为主线构建新的辨证体系”,他认为“审查病机”是前提,“谨守病机”是原则,共性在于把握病机,抓住病机就抓住了实质。周学平教授从中医病机辨证的基本要素、中医病机辨证的要领、构建病机辨证体系的总体思路展开。经过周教授的梳理,学员们对病机辨证体系有了较为深入地认识。

 

第二场学术讲座的主讲者是沈旭教授,沈旭教授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沈教授主要从事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及药物研发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家级科研项目这次为同学们带了题为《天然活性分子多样性与药物设计》的学术报告。沈教授在报告中讲到天然活性分子具有结构多样性、靶点多样性的特点,这也有助于寻找和运用对多靶点通路、新靶点通路,进行新药物设计。沈教授举了数个实例充分说明运用天然活性分子多样性进行药物设计,如人参中提取的DDPU能加快aβ蛋白的清除,抑制其生成,从而达到预防阿尔兹海默病的目的。在讲座中沈教授强调药物研究一定要落实到临床,还对我们学员们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不仅是中西医结合、中西药结合,还需要学习多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开阔眼界、拓广思维。

 

学校更是为学员们精心准备了“院长有约”这项特别活动。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心理学院的六位院长亲临现场,向学员们具体介绍了各个学院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水平、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基础医学院战丽彬院长鼓励同学们要夯实基础,并用基础医学院“成就梦想,重在基础”的院训与同学们共勉;第一临床医学院赵霞副院长围绕“四专”(专科、专病、专家、专药)与“四名”(名院、名科、名医、名方)系统介绍了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深厚的中医底蕴,还着重介绍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具体情况;第二临床医学院顾一煌院长介绍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非药物疗法,现与部分国外单位有着较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近年来积极组织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参与海外访学计划;医学与生命科学院关晓伟副院长说学院虽然年轻,但是却充满了活力,拥有庞大科研师资团队,拥有双聘院士及各个层次的人才;药学院朱华旭副院长特别提到了药学院“3+1+1.5”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介绍了硕士和博士的毕业就业情况。心理学院李荐中院长幽默风趣地介绍心理学已经逐渐从冷门学科变得热门,尤其是应用心理学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院长们的介绍不仅让学员们对南中医有了更多更深入地了解,还让学员们深深感受到南中医用它开放包容的胸怀,热忱地悦纳每一位致力于中医药的学子!

 

 

 

 

 

 

中药标本馆在南中医历史悠久,在《中药大辞典》编写后,所有标本均保存于该馆。带队老师向学员们展示了各种名贵药材及常用药材,让学员们直观地观察了蕲蛇标本、猴枣、马宝、羚羊角、玳瑁、冬虫夏草。带队老师还介绍到,数年前一位本校同学因胸膜炎而引起高热,多方治疗未效,国医大师周仲瑛诊治后开出“犀角地黄汤”,却因犀角难寻而不能服药治疗。标本馆得知后,将保存的犀角刮了一些药末赠予同学,三剂药后热退病消。“仁人、仁医、仁术”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阐释。

 

 

这是最后一天的集中学习,学员们不仅收获到了满满的知识,还感受到了南中医满满的热情!这一次短短的相逢,都将成为学员们最珍贵的记忆!